<

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创新案例(社会责任类——构建“促就业-保民生-兴乡村”责任闭环的实践与探索案例)

行业发展部 2025-10-31 13:35:29 作者:中国商业联合会

  上海才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

  一、案例背景

 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,就业压力、民生保障以及乡村振兴等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。生活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,面临着如何有效整合资源、提升服务效能以应对这些挑战的难题。许多餐饮企业在快速发展中,往往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长效履行,存在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、社区服务供给不足、乡村帮扶缺乏可持续性等堵点问题。

  上海才众餐饮集团深耕行业二十载,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联。集团秉持 “服务民生、回馈社会” 的理念,针对就业市场中退役军人、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难题,社区老年群体的就餐困境,以及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滞后、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,积极探索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路径,致力于通过餐饮产业的辐射效应,构建“促就业—保民生—兴乡村”的责任闭环,为行业树立社会责任担当的典范。

  二、创新内容

  (一)就业服务模式创新

  构建“培训—就业—创业”全链条服务体系。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、职业院校合作,开发定制化餐饮技能培训课程,引入 “理论+实操+顶岗实习”的培养模式;设立“退役军人就业绿色通道”,针对退役军人特点提供岗位适配服务;推出“创业扶持计划”,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以及员工提供启动资金、技术指导和供应链支持。

  (二)民生保障机制创新

  打造“社区餐饮服务生态圈”。在社区设立“老年助餐点”,采用“央厨配送+社区食堂”模式,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问题;开发“民生保障应急供应链”,在突发公共事件期间,建立从食材采购、加工到配送的全流程管控体系,确保民生餐饮供应稳定;推行“透明厨房”“绿色餐厅”“智慧餐厅”,实时化、全流程监控加工过程,保障食品安全。

  (三)乡村振兴实践创新

  创建“产业帮扶+教育帮扶”双轮驱动模式。助力云南、江西、西藏、河北等“边困老高灾”地区医疗和基建发展,通过“企业+基地+养殖”的采购模式,实现农产品、食材从田头到餐桌的直供采购;设立“兰云科奖学金”,开展“雨露计划”助学行动,为老区贫困学生提供学费资助和职业规划指导;推动“非遗美食产业化”,挖掘老区传统饮食文化,将各地特色美食纳入集团产品库、特色档口,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。

  三、具体做法

  (一)促就业: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

  精准对接就业群体:与上海、江西20余所职业院校、16个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每年开展餐饮服务、食品安全管理等专业培训超 300 场次,培训人数达 8000 余人次,其中退役军人占比12%。

  定向提供就业岗位:集团旗下300余个食堂优先录用退役军人、农村转移劳动力,累计解决8000余人上岗就业,其中退役军人就业转化率达92%,农村劳动力年均增收超3万元。

  扶持创业带动就业:为军转退役军人创业扶持资金累计500余万元,扶持62名员工及退役军人创办小微企业或农产品合作,带动就业超 1000人。

  (二)保民生:筑牢餐饮保障服务网络

  供餐服务保障标准化:在上海、江西、江苏布300余个“食堂项目部”,日均服务保障50余万人三餐饮食(含社区老人提供低油低盐、营养均衡的餐食,餐食价格低于市场同类产品20%,并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)。

  应急保障体系实战化:在武汉疫情期间,才众集团紧急调配 3500多名员工、40名民兵驻点保障,日均供应盒饭近40万人份,累计服务医护人员、社区工作者等一线人员超300万人次;上海疫情封控期间,建立“民生保供突击队”,通过闭环管理生产、无接触配送,确保重点区域民生饮食不断档。

  食品安全管理智能化:投入首批2000万元搭建“智慧食安管理系统”,实现食材溯源、加工过程监控、成品检测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近三年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 100%,客户满意度提升至 98%。

  (三)乡村振兴:探索可持续帮扶路径

  食材集中采购基地化:在上海浦东、奉贤、崇明、江苏南通等地建立和合作化食材基地8个,总面积达2520亩,涵盖蔬菜、禽蛋、粮油等品类,在奉贤建立3万平方的分捡总仓,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规范化耕种、规模化直供,减少中间环节,降本增效同时,还增加了350多个就业岗位。

  教育帮扶行动常态化:累计向老区捐助教育扶持专款800余万元,资助2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,其中300名学生毕业后进入集团工作或返乡创业;与老区职业学校共建“人才培养基地”,定向培养餐饮管理、农产品加工等专业人才,累计输送技术骨干500 余人。

  非遗美食开发产业化:挖掘云南过桥米线、江西瓦罐汤等10余项地方非遗美食,投入研发费用300万元进行标准化改良,通过集团所属食堂项目部推广,相关产品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,带动产地200余户农户从事非遗食材加工,户均年增收1.8万元。

  四、实施成效

  (一)经济效益显著提升

  集团通过社会责任实践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,实现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双提升。近五年营收年均增长15%,2024 年突破7亿元,其中社区餐饮、老区食材等社会责任相关业务贡献营收超占比约10%,形成了“责任创造价值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(二)社会效益广泛彰显

  就业带动效应突出:累计解决就业超 5000 人,其中,江西革命老区1200余人,占比24%,云贵川陕等边老高地区占34%,1680余人,退役军人就业案例被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,才众集团被列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。

  民生服务口碑良好:社区助餐服务被市区民政、街镇一致好评,应急保供工作获上海市政府通报表扬,是市商务委指定应急保供单位,形成了“民生需求在哪里,服务就延伸到哪里”的良好口碑。

 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:老区食材基地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,江西抚州乐安等老区紫薯、米粉农副食品加工产值增长13%;教育帮扶项目培养的人才中,有100余人成为老区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,有的回乡建企带头治富,有的当上了村长书记,助力结对帮扶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,其中2个村被评为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。

  (三)行业示范效应凸显

  集团的创新模式被选树为“生活服务业社会责任创新典型”,相关经验在餐饮相关行业交流会议上多次分享,兰云科董事长成立了全国首个民生服务商会并担任会长。截至目前,已有50余家餐饮企业借鉴其才众集团“就业培训+社区服务+产业帮扶”模式并复制推广,形成了“一家企业带动一个行业”的社会责任履行新格局。

  五、亮点特色

  (一)责任担当的长效化

  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规划,制定《社会责任年度行动计划》,明确目标任务和考核机制,确保责任履行从“被动响应” 转向“主动作为”,形成了二十年如一日的责任坚守。

  (二)服务模式的协同化

  创新“餐饮主业+社会责任”协同发展模式,将促就业、保民生、兴乡村等社会责任目标与供应链建设、市场拓展等业务环节深度融合,通过就业带动食材基地建设,通过餐饮服务提升品牌粘性,通过乡村振兴拓展产业蓝海,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企业发展的“双向赋能”。

  (三)价值创造的生态化

  打造 “政府引导—企业主导—社会参与”的责任生态共同体,与政府部门、社会组织、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多元合作机制,形成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同推进的社会责任履行格局。开展“医疗机构营养膳食服务”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,相关成果被作为国家标准的制定参考。

 

相关信息:

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创新案例(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类——智能家政生态体系构建者——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价值创新实践案例)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11-03

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创新案例(社会责任类——构建“促就业-保民生-兴乡村”责任闭环的实践与探索案例)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10-31

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创新案例(数字化转型类——母婴服务行业月子中心电视数字化系统和集中采购平台案例)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8-08

2025年中国生活服务业创新案例(数字化转型类——数智化中央厨房及智慧餐厅案例)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8-07

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月度分析 (2025年8月 总第51期)

行业动态发布时间:2025-08-06
版权信息 中国商业联合会 www.cgcc.org.cn